欢迎访问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学会动态
    政策法规
    行业新闻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会通讯
     
    通知公告
    2018年江苏省增强现实技术大赛 邀 请 函
    发布时间:2018-03-20 07:31:40
    一、大赛简介
    增强现实技术简称AR,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空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视觉、声音、味道、触觉等实体信息通过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从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以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2018江苏省增强现实技术大赛是由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主办,在南京软件技术博览会期间由金陵科技学院承办、南京睿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协办的一项重要赛事。大赛作为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简称南京软博会)的同期重要活动,将以专业性、创意性为要求,以实现设计作品的品牌化、产品化、产业化为目标,支持原创设计产业发展,以培育创新创意创业人才为己任。
    本届大赛以“AR/VR”技术为主线,顺应全国数字媒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形势,积极推进数字媒体创意设计与人工智能在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大赛由启动仪式、作品评选、专家点评、展示颁奖部分组成,各项活动既独具特色,又串珠成链,共同构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系列创意与实践活动,特邀国内权威专家学者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统一集中评审。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承办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协办单位:南京睿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院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
     三、大赛日程
    作品提交:2018年4月1日—2018年5月31日下午17时(网上注册与作品提交)
    大赛初评:2018年6月20 日(评选出参加决赛的团队)
    大赛决赛:2018年9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作品,南京软博会期间举行,具体日期待定,请见届时大赛网页通知)
    获奖公示:2018年9月(获奖结果公示)
     
    四、参赛对象
    1、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海外华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和成人教育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在高等院校正式注册的进修生(进修生需提供证明)均可报名参加
    2、指导教师资格:在参赛作品创作过程中提供实际指导的教师。
     
    五、大赛主题
    本届大赛以AR/VR为主题,期待着你的设计,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AR/VR结合以下:视频应用、博物馆场景展示、旅游景点、AR/VR类游戏、影视剧制作等领域,参赛作品可以是纯软件类作品,或采用无人机、头盔、游戏手柄、VR一体机、AR/VR眼镜、专用摄像机、新型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制作的作品。

    六、作品提交
    本次大赛将在金陵科技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的网页设立专门的网络比赛平台,作为组委会官方网及时宣传各类信息,介绍投稿作品,公示获奖作品等。
    1、作品上传时间: 2018年4月1日—2018年5月31日下午17时。
    2、作品提交网址:http://it.jit.edu.cn/,请填写报名信息及作品电子稿。
    3、作品展示部分不准出现院校、系、姓名或其他特殊记号,否则视为无效。
    4、应征者资料:应征者简历(含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QQ等详细信息。以小组名义提交作品的应征者需提供一名主要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为便于统计及联络,参赛学生必须注明完整的院校信息,不得缩写或简称(如“苏州大学”,不能简写为“苏大”);备注栏请务必注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我们联络与核实。
     
    七、作品要求
    每所高校均可提交多件作品,数量不受限制,获奖也不受限制。
    1)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效果图、设计说明等。
    2)效果图:要体现作品的整体、局部等效果,能提供不同角度的渲染图更佳。设计说明的文字描述作品的创意、开发流程、开发平台与软硬件制作工具等。
    3)需提交作品电子文档,初评不接受作品原件。
    特别提示:作品版面上不得出现作者所在单位、姓名(包括英文或拼音缩写)或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任何图标、图形及其他信息提示,否则视为无效作品。

    八、比赛组织形式
    参加比赛的具体要求是:
    (1) 以参赛作品作为参赛的基本单位,不分个人赛和团体赛,团队成员不能变更,每一个团队的成员最多不得超过3人;每一参赛作品最多两位指导教师。
    (2) 参赛项目与经竞赛委员会确认的摘要一致;参赛人员食宿自理,学生参赛费用应由参赛学生所在学校承担。

    初赛组织形式:
    初评阶段包括形式检查、作品分组、专家初评、专家复审、公示等环节。
    (1)形式检查:大赛执行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报名表格、材料、作品等进行形式检查。针对有缺陷的作品提示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修正。
    (2)作品分组:对所有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有效参赛作品分组,并提交初评专家组进行初评。
    (3)专家初评:由大赛组委会聘请专家,对有效参赛作品进行初评。
    (4)专家复审:大赛组委会针对专家初评有较大分歧意见的作品,安排专家进行复审。
    (5)公示:根据前述作品初评及复审的情况,确定参加决赛的作品名单,在网站上公示,并通知参赛院校。
    决赛组织形式:
    每个决赛团队的比赛总时间为15分钟,分两个环节:
    (1) 陈述环节:参赛队员对自己的成果进行陈述,时间不超过8分钟;
    (2) 问答环节:评审委员提问,参赛队员回答,时间不超过7分钟。
    每个团队在完成两个比赛环节之后,退出现场,评审委员根据比赛评分标准和参赛团队的具体情况独立打分。
    1.赛场提供能访问互联网的计算机,除用于展示参赛团队陈述用的PPT外,如有必要,比赛期间计算机用于远程访问参赛项目的网站。
    2. 根据评审委员的打分情况,拟按照下列比例评出获奖团队:
         (1) 一等奖名额:不超过参赛队总数的10%;
    (2) 二等奖名额:不超过参赛队总数的20%;
    (3) 三等奖名额:不超过参赛队总数的30%;
    (4) 未获上述奖励的参赛团队都将获得优秀奖。
    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参赛作品指导教师不得作为比赛评委。参赛作品要保证其原创性,对违反参赛作品评比和评奖工作规定的评奖结果,大赛组委会不予承认。评审过程中采取专家集体评议的方式对各类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表决,组委会按照成员人数提供相应数量的获奖证书(包含所有组员或者教师的姓名)。

    九、决赛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 作品内容(60分)
    (1) 选题 (15分)
    ①选题切合比赛主题情况;
    ②选题的可行性;
    ③选题的新颖性。
    (2) 方案 (30分)
    ①方案整体结构的层次性与科学性;
    ②方案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与逻辑性;
    ③方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④方案的风险和问题分析;
    ⑤方案的应用前景。
    (3) 技术 (15分)
    ①技术的先进性;
    ②技术的可操作性;
    ③技术与方案间的协调性;
    2. 答辩表现(40分)
    (1) 陈述与回答 (25分) 
    ①陈述的重点把握与逻辑性;
    ②问题的理解能力,回答问题的针对性;
    ③回答问题的思路、逻辑;
    ④语言的简洁性、流畅性。
    (2) 团队表现 (15分) 
    ①整体仪态;
    ②分工情况;
    ③配合默契程度。

    十、作品版权要求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凡主动提交作品的“参赛者”或“作者”,主办方认为其已经对所提交的作品版权归属作如下不可撤销声明:
    1)参赛作品是参赛者原创作品,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任何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
    2)该作品未在报刊、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公开发表,未申请专利或进行版权登记的作品,未参加过其他比赛,未以任何形式进入商业渠道。

    十一、联系方式
    官方网站:http://it.jit.edu.cn/
    2018江苏省增强现实技术大赛组委会
    联系电话:025-86188957
    电子邮箱:谷瑞军(老师),guruijun@jit.edu.cn。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2018-03-19

    上一篇:省计算机学会关于召开江苏省青少年人工智能与 信息技术普及工作交流会的通知 
    下一篇:“江苏省产学研巡回论坛”2018 第三站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 走进浪潮”
    友情链接: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技与技术系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子科技集团第28研究所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Copyright (c) 版权所有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南京网站建设公司
    秘书处办公室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  邮编:210023   电话/传真:025-89680909   
    秘书处市内联络点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编:210093   电话/传真:025-86635622
    电子邮箱:jscs@nju.edu.cn   网址:www.jscs.org.cn    技术支持:南京成旭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4049275号-1

    您是本站第27803260位来客!